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传播 >

复旦 旧书店(复旦旧书店之旧是名副其实的)

发布于:2024-04-27 23:06:17 阅读量:604 分类:文化传播 编辑:文化资讯网

复旦旧书店难以说再见

12月10日中午12:00左右复旦二手书店。王业杰摄/

复旦 旧书店(复旦旧书店之旧是名副其实的)

连日来,位于复旦大学邯郸路校门附近的“复旦旧书店”热闹非凡。

在弥漫着书香的老阁楼里,不少读者发现,买书需要抢,结账时排队需要“金鸡独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抢到便宜的绝版旧书。空间。

此前,在几代年轻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复旦二手书店正式宣布关门。 12月10日为截止日期。但最近几天,由于要求买书的读者太多,老板不得不加了几天“强行开放”。有读者向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发来了这家二手书店的近照。显示,虽然楼下的广告纸已被相关工作人员撕掉,但抢购的读者依然络绎不绝。

上海普陀区打工的小伙子小吴连续两天在复旦二手书店“打卡”。第一天买了十几本书,花了100多元;第二天买了6本书,花了50多元。小吴以前经常来这里买旧书。 “我们刚开始工作,挣的钱不多,而且还喜欢读书。在这里买书非常划算。”他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复旦的旧书店里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一个年轻人的读书梦。

店主张强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书店门口。近日,已有1000多名读者和20余家媒体记者添加了他的微信公众号。还有复旦大学在校生,凑钱给书店送“闭花”;有2000年复旦大学毕业的“老读者”,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来“抢书”;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读者,时不时地来这里“打卡”,带上一些书。

读者们不愿离开这家书店的心情远远超出了张强的想象。

各种“说不清是什么媒体”的记者拉着他到处拍视频、拍照。时不时就会要求老板这边动一下,那边凹一下形状。张强一一谦虚配合,“都是为了我们书店好,也想让大家记住这个地方,这两天我都被各种情绪包围着。”直到12月9日晚上11点左右,张强还在忙着查看读者。

就像这家书店总能给读者带来回忆一样,总有一些读者能够在书店老板的心里留下印记。

94岁的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郭敬义从复旦旧书店开业第一天起就成了它的常客。 “我以前几乎每天都来这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大约一两个月来这里一次,让家人帮助我。”复旦旧书店位于一栋老建筑的二楼,没有电梯。郭教授最近一次来访是在两个月前,家人扶着他慢慢上楼。看到张强,郭教授用力拍了拍他的背:“张强!我的老朋友,我来了!”

书店开业多年后,张强对郭靖一就有了印象。学生群体经济拮据,郭教授却十分“慷慨”。别人都是一本一本地买书,郭教授却是成捆地买。他让张强把一捆捆的旧书送到他家,但只允许他把书放在门口,不能放进房间。

后来,张强得知郭太太对于郭靖宜买书的事情有些抱怨。 “堂堂复旦教授,每天只能悄悄地从门口隐蔽的楼梯间拎着两三册书回家。”张强结识了郭教授后,有一次进过郭教授的家,他终于明白郭老师为什么不再给他买书了? “整个房间就像我以前的书店一样,到处都是书。”

据说,郭教授曾经收到楼下邻居的投诉,因为他的书太多了。 “他说他有这么多书,别把家里的地板塌了!”张强说道。

正是像郭靖宜这样的读者,才支持张强的书店一直开到现在。

一时间,全国多家书店关门,媒体争相报道。一名从高中开始就在复旦二手书店买书的复旦大学学生,来把刚花200多元从张强那里买来的书送给张强一两天。

“50块钱,他让我回收。”张强说,这套书他只看了两天,根本没有损坏。回收价格本来可以很高,但对方却坚定地说“只要50块钱”。年轻的大学生对张强说:“这套书真漂亮,我想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便宜点吧,你可以拿回去卖给别人。”

这几天,总有老读者来帮张强呼吁“保护旧书店”。

75岁的陈宏坤是这家书店的常客。当得知街道要升级建筑时,每当见到记者,他都会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特别有文化气息的小店,这种承载着很多学子求学梦想的老店,应该保留下来。” !”

近日,在看到复旦二手书店关门的消息后,上海多个区向张强伸出了橄榄枝。有街道干部、区领导直接委托人询问。张强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目前正在与书店附近的物业洽谈,仍然想在复旦大学附近开一家书店。 “我们叫复旦二手书店,很多老读者都是复旦的学生和老师,我想继续留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我应该保持旧的凌乱风格。”张强说,因为这就是读者喜欢的:书籍几乎没有类别,买书完全取决于“缘分”。在无法站直的矮小阁楼里,你可以随意地坐在地板上,伸手去寻找地板上或书架上与你相关的书籍来阅读。

当我想买的时候,价格非常便宜。老板心情好的时候,一挥手就会给你一个固定的价格。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王业杰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