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传播 >

成都面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吗(成都面塑历史)

发布于:2024-04-28 05:09:33 阅读量:786 分类:文化传播 编辑:文化资讯网

中新社成都9月6日电作品名称:指尖上的艺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捏了5000多只大熊猫。

作者朱欢

成都面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吗(成都面塑历史)

搓圆头,搓胳膊、耳朵、脚,再把捏好的粉色蝴蝶结、绿色竹子放上去……不到5分钟,一只头戴蝴蝶结、手拿竹子的大熊猫就被刻在了碑上。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张龙贵从他手里跳了出来。

张龙贵制作大熊猫。王雷摄

据了解,面塑是指用面粉、糯米粉、甘油等制作成熟面团,然后揉捏成花鸟鱼虫、风景、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通过手工和各种特殊成型工具。它通常被称为面条机。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张龙贵9岁开始学习面塑制作技艺。

在面雕的制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集中精力,一遍又一遍地创作、制作、修改一件作品。这样的生活极其无聊,同时还面临着销售问题,这让张龙贵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这是我们的传统,所以不要扔掉它。”父亲的一句话,让张龙贵做到了39年。

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他,捏大熊猫次数最多,在39年的职业生涯中,捏了5000多只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这个形象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四川生活着很多大熊猫,很多来四川的游客都想带一些‘大熊猫’回去。”张龙贵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是他手中的“常客”。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大熊猫之外,张龙贵的雕塑题材也在不断更新,创造出许多创新的形象。 “以前只有十二生肖等传统图像,现在我们会选择流行图像和客户定制图像进行制作。”张龙贵表示,他会选择当前游戏中的画面和动画中的卡通形象进行制作。

张龙贵制作的《成都老茶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张长桌、几把椅子、一个展示柜……张龙贵平时就在他的小院子里工作。张龙贵在这里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作品《成都老茶馆》。该作品通过面塑的形式,生动地还原了成都老茶馆的场景。喝茶、挖耳朵、下棋……张龙贵到老茶馆仔细观察,然后回到家,完成了这部十多个字、几十个元素的作品。 “人物的表情、衣服上的线条都需要细节处理。”张龙贵说道。

张龙贵工作台后面的展柜里摆满了他的作品,有怒目关公、抱蟠桃的丫鬟、钓鱼的姜太公等。每一件精美绝伦的面雕,都展现了张龙贵的过人技艺。展示柜上,一个略带童趣的金色面具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我14 岁儿子的作品。”张龙贵说,他的两个儿子目前对脸雕很感兴趣,也在跟着他学习。如今,张龙贵继续将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逢年过节忙不过来的时候,张龙贵的大儿子也会过来帮忙。

张龙贵教孩子们制作面塑。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尽管从事面塑的人越来越少,张龙贵仍然坚持了下来,并收了8个徒弟。弟子们遇到困难时,常常来找张龙贵请教。不仅如此,张龙贵还走进社区、学校,向居民和学生面对面推广面塑,传承面塑技艺。

作为传承人,张龙贵将不断强化技艺,不断创新。 “接下来,我将继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推广面雕,让更多的人了解面雕,爱上面雕。”张龙贵希望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超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