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国宫灯图片(中国古代宫灯起源)

发布于:2024-03-28 20:01:56 阅读量:692 分类:文化发展 编辑:文化资讯网

盆景台灯

“彩灯照虹殿,月散瑶光满紫禁城”。中国宫灯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相关记载。实际出土的宫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千百年来,宫灯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在清代达到历史顶峰。它们用料丰富,制作精美,造型多变,富丽堂皇,体现了智慧、巧思和精湛的技艺。

中国宫灯图片(中国古代宫灯起源)

目前正在北京灯光科技馆展出的“灯色——宫灯典藏展”上,九盏精心修复的宫灯首次亮相,聚焦新年、生日、婚嫁三大节日,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门见山,带领人们重温宫灯承载的中华文明记忆。观赏历史上的宫灯,不仅领略了中国工艺精髓的光辉,更可以知道它们寄托着人们对光明幸福的期盼,表达着对喜庆盛事的祝贺,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祈祷。这是一份厚重的物质文化遗产。

万寿灯高十多米,是明清时期在过年时所安装的。青城灯以红漆装饰,是清朝元宵节期间专门用于祭祀祖先的灯笼。

辞旧迎新之际,自然少不了宫灯。有的宫灯还成为一年一度的祭祀物品,被赋予了不同的吉祥寓意。用灯笼迎接春天,将春节推向高潮。

万寿灯是明清时期新年期间安装的大型礼仪灯。也是皇宫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底使用。清宫的寿灯很高,有十多米高(三尺三尺)。它由石座、灯柱、灯联、灯串四部分组成。石座高1米多(三尺五寸),用青花石砌成。灯柱是用巨大的木头制成的。柱子涂金,绘有云龙图案。顶部设有重檐亭、仙扇、云龙头等,每盏万寿灯均配有八副灯联。灯联长约5米,由刺绣制成,上有“万寿灯”字样。每个寿灯都配有八根悬挂灯串,两侧各挂八盏灯笼,首尾相连。

装万寿灯是清代天甲年的一项重要节日仪式。放万寿灯时,首先要在干清宫、宁寿宫前的丹壁石座上立起灯柱。仅这一步往往就需要数十人才能完成。灯柱立起后,灯联挂在柱顶龙头下。灯联悬挂在八个方向,内容各异。除夕、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春联都会换成串灯。灯串挂在八个方向,每个方向挂着八个灯笼。它由大小不一的六盏万寿灯、葫芦灯、鱼瓶灯上下串联而成。灯笼都是用羊角做的,装饰着五彩斑斓的色彩。

从此次展出的寿灯及灯联样品中,人们可以一睹此类宫灯的辉煌。清代制作万寿灯时,必须制作原型并呈献给皇帝。只有皇帝提出意见后,才能制定和修改。灯联样本的形式和内容与万寿灯联相同,只是尺寸缩小了。

庆城灯是清代宫廷中专门在元宵节期间祭祀本朝祖先的一种宫灯。清代仅在太庙、奉贤殿、寿皇殿这三座供奉祖先和皇帝、皇后的庙宇中悬挂。青城灯象征着功德的庆典和吉祥如意的最终成就。用来庆祝祖先的丰功伟绩,挂灯笼来纪念历代功绩的完成。此类灯饰以喜庆热烈的红漆,并饰有金色。灯体通体呈吉祥形(蒺藜),镶嵌牛角,牛角内侧绘有金龙图案。清城灯作为祭祖灯,在元宵节前后家人团聚时悬挂,表达了清朝皇室铭记祖先创业艰辛、传承祖先丰功伟绩、尊天的精神。为了他们的祖先,并谨慎和尊重地追求未来。一种真诚、孝顺的态度,为世人树立榜样。清廷对青城灯祭祀十分重视,明确规定了青城灯上灯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以“会典”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国家制度;许多君主即位后也会祭青城灯。对青城灯祭的细则进行了重申或修改,形成了本朝的青城灯祭法。

万寿大典时,用花篮、花灯祈求吉祥,用葫芦灯象征吉祥、繁荣、兴旺。它们不仅传达了对君主长寿的欢乐庆祝,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清朝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为宫廷一年中最重要的三大节日之一。万寿大典期间,举国欢腾,共同庆祝。京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景象。长寿不仅意味着庆功、继往开来,而且还意味着与人民同乐、激发人民意志。还能彰显国家实力,和谐世界。五彩缤纷的灯笼不仅表达了对君主长寿的欢乐庆祝,也传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鲜花献吉祥,是万寿节常见的生日主题。在描绘清朝皇帝长寿的《康熙长寿图》和《乾隆长寿图》中,出现了很多花篮和灯笼。故宫现在有一种花篮灯,采用花篮作为灯体。灯分为三部分:花篮灯体(内有蜡串)、鲜花和灯穗。花篮灯采用紫檀雕刻而成,分为六面。两侧各镶嵌一块青白玉匾,上面雕有蝙蝠、葫芦、腊肠等图案,象征吉祥如意。玉匾周围有染成的象牙瓜纹,象征着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花篮灯体外缘,上部饰一圈雕刻楠木卷草龙纹,下部饰一圈象牙色(绿色)雕刻如意云头图案。非常精致。花篮内缘镶有鎏金铜花口。花枝插入鎏金铜花口。花篮里有由碧玺、珊瑚、翡翠、水晶等制成的梅花、山茶花、芙蓉花、菊花等,其中,一朵由青金石制成的蓝色菊花相当引人注目。蓝色的菊花很少见。选择蓝色菊花来装饰,恐怕并不是工匠们的想象。乾隆皇帝曾赋诗云:“露叶随风斜,知东篱秀才之家,此花虽名毛菊,却知亦有蓝菊。” ”。他说,他很惊讶在避暑山庄发现了蓝色的菊花。

皇帝万寿庆典时,葫芦灯也是常用的灯之一,其灯形如葫芦。葫芦,与“福”、“禄”谐音,有“吉祥如意、吉祥如意”、“吉祥如意”等吉祥寓意。此次展出的一件作品是一件铜胎画珐琅镶嵌玻璃的大吉葫芦式吊灯。其宝盖、灯身框架、灯穗吊牌均采用铜体画珐琅工艺制成。在康熙帝的领导下,欧洲原本只应用于金属胎的画珐琅,在中国与陶瓷胎、紫砂胎相结合,发展了珐琅彩瓷、紫砂画珐琅等,形成了独特的珐琅彩瓷器。中国风格珐琅彩艺术的新发展。

鱼寓意年年有余、吉祥喜庆、鱼跃龙门等,在长寿节日和日常陈设中也被广泛运用。此次展出的角质红双鱼吊灯分为宝盖、灯身、灯流苏三部分。宝盖呈门形,木体涂金漆,檐下垂珠流苏。灯体呈红色双鱼形状,外侧镶有花丝边框,内装角质灯罩。角质灯罩内侧鎏金,并绘有鱼鳞、鳍纹。角灯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角质灯罩如纱布般透明,防风且轻便。与玻璃等材料相比,它更稳定,不易爆炸。与纱布、木材等材料相比,它更透明,更不易燃烧。牛角灯生产工艺以牛角、羊角为原料。它们首先被分割和刨削,然后被减薄、热熔、拼接、粘合、塑化和着色。这盏红色双鱼灯的灯身是用紫檀和海水波浪雕刻而成的。底座垂有一圈丝带,裙子上垂着珠子和流苏。设计巧妙,寓意鱼跃龙门之意。

在清朝皇帝大婚的重要场合,宫灯作为装饰品出现在皇后的嫁妆中。它们还被用作仪式中的仪仗和照明。

宫灯是清朝皇帝大婚典礼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朝皇帝的大婚不仅意味着个人修养、和谐、治理、和平的成长,而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也关系到王朝统治的延续。因此,它是清代最隆重的国家仪式之一。一。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宫灯被用作装饰陈设,出现在皇后的嫁妆中,也被用作仪式中的仪仗和照明。

此次展出的双喜字羊角柄灯,曾用于同治皇帝大婚的婚礼和迎宾仪式上。该灯由灯罩和灯座两部分组成。灯罩是用羊角做的。即位仪式是在欢迎女王入宫之前举行的。皇帝首先到太和殿阅览了供奉皇后的金册和宝物,并接受百官的顶拜。同治大婚时,太和殿周围的左后门、右后门等七扇门上都安装了羊角柄灯。每扇门都有一对,由专人负责。迎宾仪式是迎奉凤羽皇后入宫的仪式。当同治皇后经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清门、端门等城门入宫时,持灯官员在道路两侧和城门内举着这种羊形灯笼,为皇后服务。到达的。婚礼结束后,这种羊角柄灯还可以作为生活用品,陈列在后宫各个宫殿中,用于照明和装饰。据记载,曾陈列于翊坤宫、体和宫、储秀宫、清宫、云斋、道德堂、平康室、丽景轩等地。

展览中的一盏紫檀镶嵌龙凤纹玻璃的台灯,是同治大婚时送给阿鲁特王后的嫁妆之一。皇后嫁妆是皇后婚礼的嫁妆。民间新娘的嫁妆一般是由新娘家准备的,但皇室则不同。在清代,清朝皇后的嫁妆都是由皇室(新郎家)精心准备的,力求汇集天下上等的上等材料。皇后的嫁妆准备好后,就提前送到皇后的住处。婚礼时,从太后娘家抬到宫中,并举行嫁妆进宫的仪式。由于当时负责准备的广东海关未能如期准备运往京城的台灯,内政部剪灯办制作了四对紫檀琉璃心五彩台灯,与杉木灯箱相匹配。该展品是四对台灯中的一对。直至光绪年间,这四对台灯仍陈列在坤宁宫东暖阁(即婚房)内。后来到了溥仪时期,从当时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盏灯仍然放在坤宁宫东暖阁的炕桌上。由此看来,这盏台灯很可能经历过两位皇帝和一位亡国皇帝的婚礼。直至今日,这种灯仍陈列在故宫坤宁宫原有的日常陈列中。

刻有“喜”字的同治元宝灯也是同治皇后陪嫁的一部分。此次展出的作品为蜡串型,通体鎏金。它由元宝和“红双喜”两个字组成。表面刻有长寿纹、流云纹、双喜字等,从《光绪大婚大典红档》和《光绪大婚图》中可以看出,光绪皇帝大婚时叶赫那拉氏皇后的陪嫁也有这种类型的烛台。应该是仿照同治皇后大婚的嫁妆内容。光绪皇后的结婚嫁妆中,除了写有“喜”字的大元宝灯外,还有“一对金字“喜”字的小元宝灯,它们的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尺寸略大,可见清宫廷对这种款式的灯极为推崇。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青年学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