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发展 >

王英伟 香港(香港电影协会副会长)

发布于:2024-04-25 06:23:07 阅读量:990 分类:文化发展 编辑:文化资讯网

(香港回归25周年)专访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黄英伟:香港电影时代变迁后继有人

中新网香港6月25日电标题:专访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王英伟:香港电影改革时代后继有人。

王英伟 香港(香港电影协会副会长)

中新网记者韩兴同

当一众知名导演北上拥抱香港元素合拍片潮流,并取得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成功时,看似平静的香港本土市场却屡屡出现“惊喜”这几年,新导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黄英伟一直在思考如何参照之前的“新浪潮”来命名这个新一代。记者提出“新新浪潮”。王英伟笑道,这就好。

资料图为位于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雕塑。中新社记者张伟摄“回归25年来,香港电影发展正在经历一个时代的变革。”王英伟说道。回归前很长一段时间,香港电影都陷入预算小、市场小、票房低的困境,一度难以为继。

回归后,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放,为陷入低迷的香港电影业开启了重整旗鼓的可能性。惠安华、徐克、陈可辛等香港大师级导演,将他们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和专业技能带到了北方。这种融合趋势导致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后来变得更加暴力。 “最初几年,内地票房最高的电影至少有一半是合拍片。”王英伟认为,这足以证明内地市场为这些著名导演创造了环境,让他们能够从事大投资、大制作的作品。它表达才华和想法。

香港导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对市场的感觉非常敏锐”。在制作主旋律电影时,他们还可以凭借过去拍摄商业电影的经验,从独特的角度来接近它,并在电影中添加一些娱乐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中国机长》《消防英雄》《夺冠》《长津湖》都可以看到以往经典港片的影子。

资料图为电影《长津湖》正在香港上映。中新社记者李志华摄“他们把香港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带到了内地电影创作中,学习了国家观念、大片形式和制作经验,并把他们带回香港,开阔了眼界。香港电影制作。”资深导演对合拍片的热潮如鱼得水,频频拍出优秀影片。王英伟认为,是时候“回归”,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了。

目前的焦点是香港本地市场。事实证明,后起之秀已经成熟了。大多在香港艺术发展局举办的“新鲜浪潮国际短片节”上崭露头角,后来又获得香港电影发展局“首届故事片计划”。资助拍摄第一部电影,走这条路的还有《无名之念》导演黄进、《手卷烟》导演陈健朗等。

一直强调电影发展核心是人才的王英伟最有幸看到“新导演问世,在中国电影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无名之念》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多项大奖后,还代表香港角逐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每个行业都有转型期,现在是一些新浪潮导演交接棒的时候了。”王英伟表示,香港电影发展局所做的就是不断磨练接过接力棒的人,让他们有足够的水平和能力来传承香港电影。

正是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去年通过“电影发展基金”拨款2.6亿港元,推动“薪火传承计划”、“首部故事片的实施和优化”等五项重大举措。其中,“传火计划”邀请有一定资历的导演担任制片人,与一到两名新导演合作,开始拍摄本土电影,以扶持年轻一代,提高香港电影质量。目前接受邀请参加首轮计划的导演有尔冬升、王家卫、陈可辛等。

资料图为2019年4月14日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中新社记者张伟摄

王英伟透露,香港电影发展局未来工作的另一个方向是扩大因疫情而受阻的营销活动。 20世纪80、90年代,香港电影称霸东南亚市场,影响力甚至辐射到日本、韩国。不过,王英伟观察到,这些地区观众对香港电影的理解存在“时差”。 “很多人只知道刘德华,甚至还停留在张国荣、李小龙的时代。”王英伟希望能把更多有创意、高品质的年轻导演带入海外市场,“慢慢让更多观众认识他们、接受他们,让香港电影像新浪潮时期那样发展复兴之路。”

王英伟对这一前景充满信心。 “资深导演在内地因受到认可而迅速发展,而新锐导演则在香港慢慢成长,尝试新题材、走一些新路线。可以说香港电影的复兴后继有人。” ” (结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