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香港手信饼家(老香港手工糕点)

发布于:2024-04-25 09:11:24 阅读量:16 分类:历史文化 编辑:文化资讯网

中新网香港9月10日电标题:走过半个世纪的香港手工饼店:老味与“新香”历久弥新

作者戴小鲁

香港手信饼家(老香港手工糕点)

天还没亮,“新乡冰亭饼店”的后厨房已经飘出了面条的香味。商店六点开门,新鲜出炉的糕点的芳香吸引了第一波食客。在等待面包出炉的时候,老板姜仁忠和妻子徐利民坐在最靠近厨房的位置,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谈起早上的忙碌,两人很有默契,“做面包只是日常,但中秋月饼季真的很忙。”

戴眼镜的蒋任重身材高瘦,沉默寡言,是第四代老板,但他并不是第一代创始人的后人。他今年刚接手这家店。

「新香」第一代店主詹姓,于20世纪70年代在葵涌石荫村创立。除了卖面包和各种中式糕点外,还卖自己手工制作的月饼。到了2016年,由于无人继承等因素,第二代店长将店铺转售。今年2月,该店再次贴出转让通知。蒋任重夫妇得知消息后,主动挂起了老字号招牌,不想让这家老店就此终结。

蒋任重和徐利民本来是从事零售业的,完全是餐饮行业的新手。 “一开始很难,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在旁边看和实际做完全不一样。”徐丽敏请来从事餐饮业的父母帮忙。 “当我们决定接手时,我们不能马虎。”

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有复制招牌美食的压力,也有不想让老字号消失的怀念。 “新乡是老邻居的聚集地。”蒋任重夫妇决定保留所有“新乡”的招牌,当然少不了中秋节自制的月饼。

“都是手工制作,现卖的,吃的都是新鲜的。”上午10点,面包店师傅阿成准时开始工作。他先把醒好的面团和馅料揉成条状。 “皮有65克,馅儿有135克,肯定是一模一样的。”阿成一边解释着,一边快速将称好的面条和馅儿揉成团。

将面团擀开,填入馅料,用手轻轻压平,接缝朝外放入蛋糕模具中,压紧。随着“啪”的一声,月饼平稳地从模具中脱模。每一步都离不开人的双手。阿成厨师说,只有用手才能感受到月饼的真实状态。只有这样,月饼才能做出有感情、有温度的月饼。

采访过程中,命令声依然响个不停。江任重和徐利民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看到记者采访,老食客们踊跃上前。 “我在这里吃饭已经50年了,从一个人来,到带着儿子来,现在我的曾孙已经18岁了。” 81岁的周荣每天早上都会来店里喝茶。 “吃只是一种习惯。”周荣说,新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吃饭的老邻居都是他的家人。

在新乡,像周荣这样的老邻居还有很多。每天早茶时间,他们都会准时坐在自己习惯的座位上,点一杯热奶茶,搭配一叠老式糕点和老朋友。朋友们,我们来谈谈阳光下的新鲜事。

新的香水来自于历史,但它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 “用老方法生产新品种,仍然会有过去的‘老’味道。”过去的执着无法改变,创新也无法停止。 “现在糕点的品种增加了两倍,而且都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的。”观察到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健康,更习惯低糖、养生口味,“新香”新推出了陈皮豆沙月饼。 “一开始我还担心老顾客能否接受新的改变,没想到老少皆宜的都点了。” 。

后厨房的烤箱轰鸣着,江任重又回到了厨房熟悉的角落。他弯下腰,拿着手里的小刷子在未成型的月饼上来回扫着,“我在给月饼上色。”他要把所有的月饼都刷上两遍鸡蛋液。 “不能刷太快,要等第一层蛋液稍微干了再刷第二层,不然字会融化的。” (结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