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沿着大运河探寻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沿着大运河 探寻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作文)

发布于:2024-04-27 00:31:04 阅读量:390 分类:传统文化 编辑:文化资讯网

中国青年网淮安8月15日电8月14日,以“以河为媒介,看大运河沿线的中国”为主题的采访团来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大运河之畔的河下古镇。在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一座历史古镇,古老的街巷里依然保留着旧日的繁华景象。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沿着大运河探寻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沿着大运河 探寻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作文)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古城西北角。形成于春秋末期,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据了解,民居80%以上为民国以前砖木结构,70%以上为清代以前,90%以上为石铺面。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据介绍,明清时期,朝廷专门派盐运使驻扎淮安江下,负责盐务管理,巡视各盐田。沿海各地区所产的淮盐全部运往河下。经过检验、征税后,再分发到各地销售。因此,河下是当时淮安重要的商港。运河文化是推动河下古镇发展的重要源泉,盐业文化是推动古镇发展的深厚源泉。

据记载,河下有街道108条、桥梁44座、花园102座、牌坊63座、寺庙55座。河下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桥梁,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淮安对河下古镇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河湖相间、两街一坊”连片风景区。依托古运河和小湖自然水景,在古镇北侧疏浚修建了1300米长的劳石河,将运河水经劳石河引入小湖。程河,打造古镇四水环抱的水乡风情。

进士故里,名人辈出

运河之水不仅滋润了河下古镇,还培育了一批历史人物。据介绍,河下是全国罕见的进士镇。仅明清两代,就诞生了进士67人、举人123人、翰林12人、贡生140人,诞生了第一、二、三花的“三鼎”。

河下历代名人辈出,有汉服大师梅乘、梅皋,抗金名女梁红玉,经学家颜若察,弹词邱心如等。作家、宰相王廷桢、抗战状元沉坤、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如今,河下古镇,沉坤状元府等景点已成为游客热门的打卡地。沉坤的状元府由状元楼、旧居区、习武区、香雪区、花园区、纪念区六部分组成。六个领域各具特色。状元楼古朴典雅;沈家老宅,展现了江南民居的青砖黛瓦、清雅洁净;武术区再现壮观的武术阵法;香雪区是沈家的私塾。家族子孙在这里得到启蒙;花园区写意山水,曲径通幽;纪念区为沈家祠堂,供奉着沈家高祖的牌位。

百年品牌持续繁荣

江下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吸引了江南各地的富商,使这里迅速成为明清时期外籍商人的聚集地。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生意就会蓬勃发展。因此,河下诞生了许多特色老字号。如今的河下湖镇,由一条长约5公里的石板街贯穿其中组成。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百年老字号。在别致典雅的灯笼、店旗、古老的牌匾的衬托下,再现了千年古镇的繁华盛世。简单的。

“文楼”是这条街上的百年老字号。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登临文楼,可饱览湖水美景。这里常常是文人墨客、单身汉的聚集地,因此而得名。历经两百年,文楼宾馆以神韵传奇的饮食文化引领潮流,现已成为古城正宗“淮扬菜”的形象品牌。

淮安茶包是淮安的地方特产。淮安茶包的制作始于唐代,盛于清代。清咸丰五年,著名茶包子大师岳文昌改进了茶包子的制作方法。如今,在河下古镇,“悦家茶饼”依然是最具代表性的百年老店,行人、游客驻足品尝。

这座云雾缭绕、美景缭绕的古城,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今天的河下古镇。昔日的繁华,依然闪耀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进士之乡”。

相关资讯